赴一场山海之约
汕尾,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汕尾还有个别称“红城”。
▲红宫(图/ 张理英 摄)
中山作协一行人两天的采风行程,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一片海,两座山,几处革命红色参观地。
先说这海。汕尾全市海岸线长455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海岛数量近900个,居全省第一位。我们只开车走了一小段沿海公路,领略了一边是大海一边是青山的美景,已然陶醉。到了金厢银滩,才发现这镶着银边的蔚蓝大海那才叫一个绝绝子。站在海边,看那大海卷起层层白浪一遍又一遍拍打着沙滩,不知疲倦,而那片蓝一直向远处延展,不知道到底有多远。站在海边,就会不自觉地想,在大海面前,我就是一粒细小微不足道的沙粒,海浪席卷就了无踪迹。而有的人却可以站成一具雕像,一直站在人们的心里。比如陆丰革命领袖彭湃,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金厢海滩上有一处群雕,就如实地再现了当年周恩来同志在陆丰养好病通过碣石湾登船去香港再转战上海的情景。时隔近百年,大海不语,却道尽了人们深沉的思念。
我们还去了另一个海滩浅澳,确切地说浅澳是个村子,是个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小渔村,村民们世代以捕鱼为生。我们去时正值傍晚,太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洒在海边打鱼归来的渔船上,闪着金色的光,温暖而明亮。温柔的海风里,村民们三三两两走向沙滩,有的下海戏水,有的在沙滩上搭起了帐篷;小孩们欢快地跑着,在沙滩上追逐嬉戏。伫立于此,不自觉地被这番场景所感染,嘴角上扬。
虽然同属一片海域,金厢银滩和浅澳是如此的不同。一个深邃,一个浅白;一个代表着理想,一个就是生活。
这片海,它给予了汕尾许多,包括希望,包括现实,也包括这静美的生活。
在汕尾的两天,去了两座山。第一座是位于陆丰碣石镇的玄武山,要说这是座山,那还真有点勉强,海拔应该就几百米吧,最多算个小山包。但如果从“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个角度来看,它又确实是一座灵山。玄武山常年游人如织。
另一座莲花山主峰海拔1337.3米,为粤东沿海第一高峰,状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也是汕尾市八景之一。在山下,中山作协一行人来到茶园里,老板娘很快便端来一大缸热气腾腾的绿汤,清香扑鼻。擂茶清香、淡雅,既解渴解乏又开胃消食,据说还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这擂茶不仅是当地人常备饮品,更是待客之佳品。
不去红宫红场等于没到海陆丰。汕尾作协的老师们带我们参观完碣石革命历史陈列馆后,就马不停蹄地带我们前往红宫红场,那里可是彭湃等领导人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远远就见一片红。超市是红色的,酒店是红色的,民居是红色的,当然,红宫红场更是红色的,整一条街都是红色的,有的建筑外墙间或镶嵌了一些黄色的线条。红宫对正的建筑外墙上镶嵌着巨大的“奔向海陆丰”几个字,一时有点被震撼到了。
走进红宫,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红色四合院建筑群组,这些建筑都有很鲜明的岭南特色,两边的厢房里全是存列的当年彭湃在海丰地区领导革命时用过的一些物料,电子屏幕也时时滚动播放着彭湃的生平和事迹,让人心潮澎湃。
走出红宫,向右经过一栋欧式的红色小楼,据说这是当年的平民医院,就到了红场。红场里有一个司令台;有一尊彭湃雕像,像高2.3米,雕像英气逼人。“彭湃烈士像”几个字由徐向前元帅亲手所题;有一块镌刻着“红场星火”的石碑;有一个红色的拱形门,上面的“红场”二字为彭湃亲手所书。
我们还参观了金厢红色文化馆。每到一处,都让人感叹革命之不易,先人之伟大。我们谨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历史,秉承先烈们的遗志,砥砺奋发。
汕尾,我想我还会再去的,我要带家人和朋友去,去吹吹那里来自南海的风,去爬爬那里的莲花山,去循着那些红色建筑再一次重温历史。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问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