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礼垌有香薯(南国/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张燕 发布:2023-03-09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怀念”

当食物进入了我们的肠胃,如果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唤醒一种怀念,就能品尝“幸福”的滋味。

香港作家兼美食家蔡澜说过这么一句话:“吃到最后,我还是喜欢小时候江南老家的那种小甜点,松松软软的,甜而不腻,一口下去,满心里都是香的。”作家梁实秋也说:“我心里怀念的仍是北平烧饼油条。”在每一个尝尽美食的人心底,都会有一个老家,有一种食物,有一番滋味,始终在嘴里,在心里,甚至在梦里。我虽还未能尝尽美食,但我也有我的情结于心。

直到那天,去了一个叫“礼垌”的地方。它背靠太华山、大仁山,面对尚文水库,二山一水间,宜种植。这里,是香薯的摇篮,这里是“礼垌香薯种植基地”,这里的主角叫“香薯”。

先来了解一下香薯。香薯又称地瓜、红薯、甘薯、红苕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不同地区的人对它的称呼也不同,有的地方人称地瓜,我们呢,称它为番薯。但在我们这里,它变身为“香薯”了。据信宜市东镇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陈智介绍,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种薯比平常所吃的更香,甚至比引进的产品更好;二是因为“香”是每个人或每一种食物的追求,即使是一个薯也不例外。

哦。我们再来听听村支部书记黄云燕介绍:基地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用“绿色”种植技术,全程施用草木灰、牛粪等农家有机肥料,使用石灰消毒杀虫,机械捕鼠,禁用农药、化肥,每亩可生产高品质的优质香薯约2000斤。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的绿色呢?所以我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薯香飘自礼垌村”。

你不信?你就来看看眼前这一大片香薯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藤蔓爬满了整个田垅,有多喜人。你顺着一条薯藤,拉了拉……哎,拉不动。这时,要用锄轻轻地翻动一下泥土,左翻翻右翻翻,上翻翻下翻翻,再轻轻地刨几下。对,轻轻地,动作不能太大太粗暴,因为这里躺着一个又一个的香薯,它们在沉睡中等待。所以,你要温柔地用锄去唤醒它,提起来……直到这时,你才发现刚才为什么扯不动了。因为这条香薯不仅仅是香,体型还比一般的番薯大,带着种薯人的用心,引来一阵阵惊呼,“哇!真大个,哇,好多喔……”一瞬间,喜悦的欢呼,溢满田垅。

听也听了这么多,活也干了一下午,肯定很想尝一尝这一堆亲手挖出来的香薯到底有多香。我也想得很。来来来,我们一起去尝尝新鲜出锅的“靓仔薯”——只见每张桌面上都摆着一大盆满满的煮熟了的香薯,好一番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也不知是谁在喊一声“大家趁热吃”。我挑了一个小点的,轻轻地剥开表面的红皮,很薄的一层。我把一条香薯从左手抛到右手,又回到左手,舍不得放手。真的,一定要趁热吃,咬上一口就有一股淡淡的板栗香,无纤维须状,口感新鲜香甜,松松软软的。先不急着咽下去,留在唇齿间细细咀嚼,随着咀嚼,你会吃出了一种浓郁的红薯香,丰富而又绵密,满心里都是香的。

这时,我看向旁边的丽群,她手中的香薯看起来比我手中的要大多了。她轻轻地把香薯掰开,只见金黄金黄的糖心,迷人,香气四溢。

在弥漫不散的香气中,我看见了小时候的我,还有我爸爸,他也是这样剥开番薯的皮,掰成一半,然后,把多的一半递到我面前,笑着对我说:“看你馋的……吃吧,小心烫。”我一边接过番薯,一边点头“嗯嗯”。

后来,我再也没尝过这种味道了。后来的后来,这味道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和最厚重的乡愁。

“喂,你怎么了?吃条香薯吃出眼泪来了?”丽群惊讶地问。

是的,它唤醒了我的味蕾,它抚慰了我的怀念。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一则新的
159人浏览   2025-05-22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103人浏览   2025-05-29
快乐就好
80人浏览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