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过年
过年,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中国人对它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外国人对圣诞节的态度。这从时间和过年安排上完全可看得出来。过年往往要调上七天或以上假期,从年三十至正月十五这半个月以上都算过年,实际上农历的十二月初往往已开始为过年作准备。
▲蓝天白云,炮仗花开, 乡村新年美景(配图/ 晓东 摄)
回首往事,小时候的过年和现在的过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童年是在20世纪70年代度过的。那个时候,生活物质极其匮乏,连满足基本生活的米饭都不能轻松吃上。记得爸妈为了筹凑一家五六口人的口粮,大半个春季都得忙着背树到二十多里地的集市上去卖,一次换取七八斤不等的米,却对过年有着极大期盼。因为到过年了才有好吃的,不过大多是农村自备的一些食物,红薯干、小煎果、瓜子与花生,瓜子与花生过年时才会炒熟。水果却是没有的。同时会穿新衣服,这往往是年前一两个月农闲约好师傅上门做的,一人最多做两套。过年这几天我们小朋友还有压岁钱收,一角、两角、五角。五角已经是很多了,约莫可买半斤猪肉回去,那时只有土猪肉。过年这段时间也是走亲戚的时间。我家亲戚不少,过年有四五个地方去,加上客人来,每年可接触差不多十户人家的亲戚。来到亲戚家,大人吃吃喝喝、聊天,也偶尔一起做点事,小朋友一堆一堆玩,似乎不知道累,运气好的时候或年份还有采茶戏看。20世纪80年代末我参加工作了,特别是90年代初我调来广东,这些生活就逐渐成了记忆。
20世纪9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外出打工的就越来越多,当时流行的一个词叫做“打工潮”,可见打工的人特别多。打了一年工,也要回家过年,但是当时的交通设施满足不了人们回家的需要,可坐的车也不多,所以买票难,火车站出现炒票“黄牛党”。坐汽车,有卧铺,但是路途很远,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没有高速路。尽管这样,还是阻挡不了人们回家过年的念头,所以火车上人挤人,甚至动弹不了,有些要一整天才能上一次厕所,打工人受苦呀。汽车也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事故,这些情景不堪回首。
国家看到这种情况,逐渐大力地发展高速公路和铁路设施。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没有了黄牛党,买票手机上即可搞定。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完善,汽车速度也快了许多。之前回江西赣州,少则十小时,现在六七小时基本可以到达。以前在中途经过的休息点、吃饭点脏乱差,别无选择,现在的服务区高大上,天差地别呀。不过,车子多了,堵车还是难免的。前几天与一邻居聊起,他们平时九小时车程的路程这次过年回来开了二十六小时,主要是广东境内堵,看来还有不少内陆员工往沿海跑,各项发展不平衡还不少哟。
元旦期间我们入了新房,我们在这过年,没回老家过春节。我们在这里不时邀上几个知己,走走聊聊、吃吃笑笑,所谓的神仙也就这样吧。同时,现在各方面建设都好了,视频电话一打,亲朋好友似乎就在身边,思念之情即缓解许多。科技改变了生活,过年也在不断变化。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