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瘦||同学的绰号(乡域/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也瘦 发布:2022-12-20

积习难改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儿了,巷口村的小学里,坐着一群小伙伴。

住在我们后巷的阿彪,是我同班同学。每天,我俩几乎都是一起上学一起回家的,所以对于他的逸事,我是再清楚不过的了。特别是他荣获了“阿鼻”这一个绰号。

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那个时候,我们流行吃猪油糖,手头一有零钱,便去村里的小卖部买来课堂上吃。课堂上,邻桌同学都会私底下分享这份美味。

那天下午,天气有些闷热,数学老师边摇着扇子边讲着课。他的老花镜架在鼻尖,眼睛盯着课本,讲得既专注亦悠然。我偷偷地从书包里摸出几颗猪油糖,分给了左右同学。我手放在桌肚子里,拆开包装纸,望了望老师,看他还沉浸在自言自语的快乐里,便迅速将猪油糖扔进口中,双眼盯着老师,看他一抬头我就停止咀嚼,他一低头,就开始发动品尝的动作。

奇怪的是,我转过头来看阿彪的时候,他左手拿着猪油糖贴近鼻孔,这诡异的动作让人疑惑:他到底是怀疑我的猪油糖变质,还是舍不得吃……我看了看他,示意他我已经安全放入口中了。而他,朝我笑了一笑,竖着右手的食指,靠近嘴边,让我安静。

“彪,你在干啥,手里拿着什么来着?站起来!”数学老师摘下眼镜,边说边站了起来,朝着阿标走过去。阿彪瑟瑟发抖地站立起来,左手攥得紧紧的,额头上开始冒出汗来。“拿来!”老师伸出手的时候,阿彪只能交出猪油糖。就这样,他站了整整一节课,猪油糖最终没有吃上。

下课后,我赶紧坐到他旁边:“你真该死,老是鼻、鼻、鼻……看,鼻出事了!”我们潮州人比较奇怪,闻、嗅这样一个动作,我们往往说是“鼻”。长大后我才知道,我们是跟古人说话一样的,用“鼻”是将这个名词用为动词。

再后来一段时间,我也观察到阿彪,无论拿什么东西给他,他都要先“鼻”一下,圆珠笔、橡皮擦、三角板……都要拿来凑近鼻孔闻一下。我感觉“鼻”这一习惯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习惯,很难改变。有一次,我们一群人从隔壁村果园里摘了一些李子,我们一路上边吃边笑。途中, 阿彪刚捏李子凑近嘴边的时候,”嘟”的一声,掉在土地上。他迅速捡起来就闻了一下,我仔细一看,刚才李子掉落的地方有几片被晒干的鹅屎。我大声说:“有屎,你怎还闻啊?”他神情自若地将手拿开,说了一句:“不臭!”其他人见状,捧腹大笑,其中有人对他说,你真是件件都可“鼻”,屎也可以拿来“鼻”,你以后就叫“阿鼻”好了。

后来,我们都叫他阿鼻,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再后来,我们就不叫了。因为我们都长大了,懂得尊重他人。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一则新的
159人浏览   2025-05-22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103人浏览   2025-05-29
快乐就好
80人浏览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