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丹||外婆的橄榄汤(时光/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陈小丹 发布:2022-12-15

外婆的橄榄汤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作《橄榄》诗,曰:“酸苦不相入,初争久方和。”短短十个字,把橄榄的独特风味刻画得精准、深邃。

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青橄榄在我们当地属于稀罕之物,因此用青橄榄制成的凉果橄榄,价格昂贵。

春节临近,各家各户便会备上一个糖果盘。那时的糖果盘样式基本一致:满月状塑料大圆盘,闪着透亮的红色。透过圆盘盖的锃亮,能够隐约瞧见诱人的糖果。掀开盖子,一股糖果气味直上脑门,那是奶香与焦糖交融一起的味道。果盘分为六格,格子组合成花瓣状:从中间的小圆格,向外伸展五格花瓣状格子。整个糖果盘,显现康衢烟月、吉祥如意之景。六格中分别置放各式糖果,譬如大白兔奶糖、五仁黑瓜子、葵花瓜子、柑糖片等。家家户户各有配置,异中之同的是中间那个“花蕊”,必定会放上几颗凉果甜橄榄,或者新鲜翠绿的青橄榄。

除了过年,潮州人平日里也喜欢嚼橄榄。

每当此刻,我便会伸手抓起里边的糖果,往棉衣兜里塞,一只手上剥开一颗入嘴咀嚼,另一只手会抓起其他的糖果。这时,长辈会嗔怪我几句,要我别吃那么多糖,要吃颗青橄榄。一听吃青橄榄,我会立刻逃之夭夭。

那时的青橄榄,在我的印象中,是闻之青涩,食之酸苦,口感极差。有时被逼急了,不得已拿上一颗,觉其头尖尾窄,中间鼓起,甚难拿捏,心生厌恶。闭眼屏息时,我将其塞入口中,鼓足勇气轻轻一咬,便立刻将其吐出。长辈们都说我不识货,不识橄榄之妙。

直到我有次咳嗽改变了我对它的态度。那时,我久咳未愈,服用不少中西药,都不见效,外婆焦急。邻里建议不妨尝试一下古法食疗,其中里面就有一味青橄榄。

外婆照办。她知道我喜欢吃猪粉肠,便将一碗青橄榄炖猪粉肠汤端到我面前时。从来不肯吃橄榄的我,发现橄榄烹煮的汤汁清香四溢。我用勺羹饮上一口,汤味醇厚,齿颊留香,而汤中橄榄,已经由翠绿变成了黄绿。我轻咬一口,苦涩中中渐渐回甘,直入喉咙,瞬间觉得喉咙不再发痒,胸口不再闷结,咳嗽似乎也慢慢少了。这样,接连喝了几次橄榄炖汤后,咳嗽便痊愈了。

后来,看到古籍中提及橄榄乃古代一种珍贵果品,且药用价值极高,更有“冬春橄榄赛人参”之美誉,方恍然大悟,慢慢地懂得如何品尝青橄榄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参观潮州文祠镇,在那里,我见到了橄榄树。

那一棵棵橄榄树,枝繁叶茂,从根至顶,大约三层楼高。橄榄树上,挂满密密麻麻的橄榄。椭圆如梭,两头尖,中间大。晨光照耀下,青枝绿叶,片片皆春水所栽,近处有淡淡橄榄芳香。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橄榄中间,放在唇边咬一口,一股酸涩回甘的甜味在口中慢慢散开。直到将脆脆的橄榄肉完全剔干净、吐出榄核,仍觉得满口生甘,清爽无比,余味无穷。

有人说,品橄榄如同品人生,先涩后甘。每个人的一生,都得历经一段磨砺,才能给自己加速,才能从那“橄榄味”的青涩中,看见希望,获得幸福。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103人浏览   2025-05-29
快乐就好
80人浏览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