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古物
《增广贤文》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此历史名句,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我的家乡潮州,从古时起,便是一座充满千年文化底蕴的城,美誉“宋城”。作为最具博物馆气息的文化名城,其城中所造之博物馆,更是环绕着耐人寻味的古风韵律。
▲潮州市博物馆 (本文配图/邱楚萍 摄)
市博物馆的外观,极具现代气息。它珍藏着许多恒远长久的生命。站在大门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恢弘大气的建筑物。抛物面天线造型仰首向天,与宇宙间的星星唱和,寓意着博古通今。我拾级而上,来到仿古的主殿。高大的建筑,需抬头仰望。而大厅内的现代化极简线条,其主体却又将民族传统特色展露无遗。
展馆分为四层。每一层的展厅,都以一个主题为主线。主楼一层为贵宾与观众的接待,及社教服务;二层为红色革命史展、明代至民国木雕展及历代铜器展;负一层为石刻展;附属楼一层则设有华侨史料展及潮州通史展。不同的展厅,在体现主题时,都依时间排序而列。透过展品,可以看到华夏文明在这座古城的繁衍。
而最引起我兴趣的,则是“明至民国潮州木雕精品展”。潮州木雕,又别称潮州金漆木雕,与龙眼木雕、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并誉“中国四大木雕”。其造型丰富优美,地域特色鲜明,为潮州最为独特的一道文化景观。
进入展厅,一曲格调清新、旋律优美的“寒鸦戏水”引人入胜,犹如置身于古老的潮州文化之中。一件明代的“猴子”首入眼帘,乃博物馆之镇馆之宝——镇海楼府楼猴。明成化元年间,潮州府镇海楼建成,俗称“府楼”。其建筑结构坚固,围墙石砌而成,栏杆共108根木柱,每一根便是以一只木雕猴子来加以装饰,共108只木雕猴子,形态各异。因其装饰于府楼建筑,故被民间称之为“府楼猴”。之所以用“猴”来入题,则是因为古代时候,州府为方圆百里之侯郡,而“候”与“猴”同音,故用木雕猴来装饰,确实也再合适不过。
辛亥革命时期,潮州府楼被烧,府楼猴也随之尽毁。唯独仅存此前被盗贼所盗走的两只,被民间居户当作神像供奉其内。后存其一被潮州馆藏。
这只木雕猴子,略微残旧,却保存完好。观其形,比例准确,线条简练,纹路清晰、流畅。观其神,高举右手,如猴子常规动作手过头挠腮,歪脖侧脑,神情生动,栩栩如生。
向前挪步,来到一幅人物景象繁多的金漆木雕前。此为清代金漆木雕《郭子仪拜寿》。这是采用潮州木雕特有的漆艺与贴金技法,是潮州木雕区别于其他地方木雕的独特文化景观。众所周知,唐朝大将郭子仪,军功显赫,位列王侯。他的七子八婿,个个都为朝廷股肱之臣。此金漆木雕从整体来看,为一处金碧辉煌的宫殿。木雕中,清晰可见里面各个形态、装扮各异之雕刻人物。
正中央处,便是郭子仪与其夫人,端坐于席上。席前桌子上还雕刻着摆放的果盘,果盘中有蟠桃,寓意寿宴。而桌子两旁,有两个手执扇子表演的雕像。前面,则有一雕像行跪拜状,手捧贺礼,似在拜寿。木雕的其他地方,雕刻不同造型的人物,有威风凛凛马上风姿的将军,有温文尔雅行礼作揖的文官,也有吹唢呐打铜钹的侍从。
木雕的四周边缘,还雕刻着各种树木,枝繁叶茂,紧密相连。整幅木雕,将郭子仪拜寿故事完全凸显出来,雕刻人物中的文官武将,意喻郭子仪的七子八婿,朝廷重臣;吹唢打钹的侍从,意为筵席之盛大;各式树木枝繁叶茂的雕刻,意指郭子仪儿孙满堂,朝中地位举足轻重。整幅木雕金光璀璨,雕刻之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继续前行,来到当代《金漆通雕龙虾蟹篓》的木雕前。此龙虾蟹篓,同样采用金漆镂空的工艺,雕刻出一个沿海地区潮汕渔民所使用的篓。篓的里外,雕刻着数不清的龙虾、螃蟹等海产品,爬满整个篓。玲珑可观,篓中的虾、蟹、螺、蚶等物,犹如方从水中捞出一般,细如毛发的虾须,轻轻一拂,手感和弹性均不输真物,还有水藻、浮浪翻转等木雕作品,看似无骨,实则刀刀中肯,点点扎实,整个造型精雕细刻,金碧辉煌……
沉淀的光,清冷的空间,仿若每件古物都在呼吸。浅黄柔和的灯光,洒在沉寂的古物上,我伫立在橱窗前,古魂萦绕在此,仿佛永恒……而只有灵魂永恒之物,才能称之为古物,为生命永恒呼吸着的古物。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