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丹||城脚下的年(时光/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9-01

城脚下的年

我出生于1980年代,当时的很多新奇之物已经开始涌现,但无论如何,都不如过年带给我的快乐。

那时,快乐的过年感,从年三十的下午便开始。年三十午睡之后,父亲便会带着换上新衣服的我,前往爷爷家,吃年夜饭。年夜饭一直是炎黄子孙为之重视的家宴。这一天,远在他乡的游子,无论多么遥远,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共聚一堂,共享团圆饭。虽然,爷爷家也在潮州,但由于当时通信落后,交通不便,每年去爷爷家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且都是短聚。只有年三十这一天,是在爷爷家待得最久的时候。

爷爷的家,在城墙脚下,潮州人将那里称为“城脚”。走过大街之后,必须穿入一条小巷子。过年的小巷子,是我最喜欢,也是我最期待的地方。这条有着绵长醇厚味道的老巷子,两边排列的都是老房子。老远,我就能够嗅到那老木散发出来的清香,以及鞭炮特有的烟火香。满地的大红色鞭炮纸,密密麻麻,像铺满了盛开的木棉花。巷子的中间,开着一间古旧的杂化店。那是用老房子的临窗小屋,开辟出来的一处小空间。这小杂货店,平时会摆卖一些色彩缤纷的糖果、小玩具之类,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摆上各式各样的烟花。年三十下午经过小店这一刻,是我全年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按照往年的习惯,父亲必定会买上一大包烟花套装给我。

除了烟花,年的快乐,还来自爷爷家的“团圆饭”。老城墙脚下,是满溢着“宋城”韵味民居风格的老房子。坐东向西,水磨青砖墙体。爷爷的房子,便是挤在一群民居中间,逼仄,其貌不扬。一间堂屋、一间卧室、一间厨房。虽然面积狭小,但爷爷爱干净,被他收拾得小巧精当,妥妥帖帖。买完烟花来到爷爷家时,那小小的房子已经挤满了亲戚。奶奶与姑妈、小叔都在小厨房忙活,准备着晚上的年夜饭。而爷爷则雷打不动地坐在他的专属小茶几前面,冲泡着工夫茶。他每次见到我,都会笑着招呼我喝两杯——他知我喜茶。就在这喝茶的不经意间,年夜饭已经准备就绪。那张黑木色大圆桌上,摆着八盘菜肴,两大汤碗,鸡肉、鱼肉、猪肉、蔬菜、甜汤……但最让我心仪的,是那盘“金玉满堂”。

名字奢华无比,食材却简朴素雅,只是皮蛋与潮州柑的拼盘。一个皮蛋对切成4小瓣,呈柑瓣状;潮州柑剥皮,去丝,将果肉一瓣一瓣剥开,白瓷圆盘边缘位置摆放整齐,一片皮蛋相邻紧挨着一片柑瓣,就这样,刚好摆上12片皮蛋与12片柑瓣;盘子的正中央处,放上一个同样剥了皮去了丝,却保持完整的柑肉,圆圆的,饱满的。皮蛋透亮墨绿,柑瓣橙黄晶莹,美其名曰“金玉满堂”,却也实至名归。吃的时候,夹一块皮蛋,再叠上一片柑,往嘴里一送,个中滋味真是堪比珍馐美馔。小时候,我只是觉得这道菜与众不同,摆盘精致,口味独特,因而喜欢。现在忆起,这道菜却饱含着满满深意。它象征亲人朋友齐聚一堂的欢乐、团圆美满的喜悦,又赋予生活蒸蒸日上、财源广进的意头。到今天,各式美味佳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且越发精致美味,但无论多么雕盘绮食,终究在我心目中最富年味的,仍旧是那盘皮蛋柑瓣。

现今,老城区也改建成了许多新楼房。偶尔间,路过爷爷以前的旧居,已是红砖绿瓦,新房锦簇。年味,也成了网络的味道。或许,那时的年味,在童年的记忆里,已成璀璨彩虹,满手白泥,满嘴柑味。那年,那味,在心间缓缓流淌……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103人浏览   2025-05-29
快乐就好
80人浏览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