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寡妇
曙光镇的水稻田不多。与大地为伍的村民与时俱进,改种经济作物青梅、柑桔,收成更好。尤其是青梅,当地土壤适宜成长,房前屋后,载种简单,生长容易,三年挂果。每年春节前梅花盛开,三到五月青梅上市。村民将大部分果子售卖,挑些个头硬的泡酒。密封三个月,就成酸甜梅酒。说是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消除疲劳,还能美容养颜。
那年梅花初开,男孩牵着艳梅来到曙光镇。他们同在珠三角打工,相识相恋。男孩出生的曙光村,那时开始种植梅树。进入曙光一村,穿过曙光二村,再到曙光三村隔水相望的曙光湖畔,梅花处处可见。男孩说,你的名字好像曙光村里绽放的梅花,嫁给我吧,我们将来在这里开民宿、酿梅酒,吸引游客过来赏梅花、看山水。艳梅闻着花香,陶醉在男孩怀里。男孩成为丈夫的来年,艳梅心却碎了——丈夫突遭交通意外去世。丈夫临走时指着艳梅肚里孩子,要她过好日子。伤心欲绝的艳梅将丈夫葬在后山梅树之下。母亲希望艳梅打掉孩子,回娘家开始新生活;还说,你老公走时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呢!艳梅看见梅树想到丈夫,就拒绝母亲,坚持生下孩子,成了曙光村唯一的寡妇。
孩子长到三岁,曙光村的春天成了梅花海洋。
6月,珠三角来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曙光镇。
帮扶队员在曙光镇十条村密集调研,燃起艳梅的希望。
镇里计划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发展文旅+农旅。规划方案出来,曙光村的自然湖泊和山水田园成了核心区域,计划修建赏梅小径贯穿曙光一村、曙光二村,再在曙光湖边修建码头;还要修建环湖绿道,水路陆路通达湖泊环抱的曙光三村。曙光村第一书记张文化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相关工程,长长的赏梅小径拉开建设雏形,蜿蜒进入艳梅心里。艳梅和几户邻居的房屋属于潮汕民居,既有阁楼庭院,又有停车广场,而且靠近湖畔,适合开设民宿。帮扶工作队拿出方案,家家户户动员开设民宿,表示可以提供装修设计、给予部分补贴,遭至冷眼相看。你搞建设可以,想要我们掏钱不行,村民们晃着脑袋不愿尝试。
在珠三角当过服务员的艳梅,想起丈夫生前说过的话,心怦怦跳。
艳梅抱着孩子来到帮扶工作队,说了自己的故事,说得工作队长大妮眼眶湿润。大妮牵着艳梅的手,悄悄耳语:你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动,谁说女子不如男,咱们干出点事,让村民刮目相看!女人的话最能触动女人心。艳梅一咬牙,拿出积攒的五万元钱,连同两万元帮扶资金,率先投入民宿改造。帮扶工作队出具的民宿设计图纸,出自大学生志愿者小蓝之手。改造装修时,大妮和张文化天天猫在艳梅家里督工,艳梅也把他们当成家人。高中同学、镇乡村振兴办干部张景惠告诉我:帮扶工作队采取组团结对模式,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志愿者+金融助理构成,人才多着呢!
改造装修时,大妮问艳梅:有什么困难吗?
艳梅拍拍肚子:我连双胞胎都怀过,怕什么困难!
开张揽客时,张文化问艳梅:有什么困难吗?
艳梅指着孩子:我连两个孩子都带大了,怕什么困难!
大妮在帮扶例会上说起艳梅打造民宿的干劲,不无感慨:要是村民都像这样,致富路上敢于尝试,曙光村才有希望,乡村振兴才会出现曙光!队员们讨论如何带动村民改变观念时,小蓝心里起了波澜。我记得张景惠说过,帮扶工作队里,只有小蓝是本地曙光镇人。
按照帮扶计划,驻镇帮镇扶村资金避开撒胡椒面,集中投到文农旅产业。曙光村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卵石铺就的赏梅小径、环湖骑行的彩色绿道、新颖别致的湖畔码头、林荫蔽日的后山石径、橄榄园林的休闲小径……随着通行道路与观赏景致不断修建,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流连忘返。梅花盛开的元旦,艳梅家别具情怀的民宿成为网红打卡地,村里梅酒被她收来集中展卖。她还说服厨艺不错的村民,合伙开设农家乐餐馆,形成连锁效应。因为温馨周到,老板娘“艳梅”成为当地服务品牌,民宿也兑现门联“客似云来”。
曙光村开始热闹。曾经观望的村民跟在艳梅身后,学着开设民宿食肆。
我回到曙光村,慕名在艳梅家民宿住了一天,顺便邀请张景惠喝茶。临走买单时,惊奇地发现,前台的眼镜小伙是大学生志愿者小蓝!张景惠嘻嘻介绍:小蓝是工作空闲来帮忙的,人家现在是艳梅男朋友,准备报考镇里编制留乡作贡献,镇里也需要年轻大学生,两全其美呢!小蓝嗯嗯应着,埋头办手续。我咬着张景惠耳朵,有些惊讶:艳梅比小蓝大……而且结过婚生过崽?张景惠推我出门,说,你OUT啦,乡村振兴要创新,恋爱也别老套嘛。
这当口,艳梅领着游客走进梅树掩映的民宿。张景惠悄悄咽了口水:村民说艳梅是带香的“梅花寡妇”,吸引小七岁的小蓝主动追求呢。
我看见傲然盛开的梅花,眼眶湿润。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