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建||布鞋 (时光/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7-27

皱纹里的故事

夜里,狂风夹着暴雨横打在窗玻璃上,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乌云黑沉沉的。我起床,望向远处,想起儿时的雨天。

读小学六年级时,我上学的地方离家很远。平时在校住宿,我常盼望回家。好不容易挨到周三下午,但雨天阻挡了回家的路,望着脚上的布鞋,恨不得老天即刻放晴,可想起父亲期盼下雨的眼神,我的心里五陈杂味。

南方农村的早春阴雨连绵,雨势不足却寒气逼人。你背我去宿舍可否?我恳求同桌帮忙。

归心似箭的舍友收拾好行囊,闪电般地“撤离”,我赤脚试了试地上的小积水,又赶紧缩回,无奈地望着天空,狠心脱下布鞋,完全不顾早春寒意,深一脚浅一脚地一路小跑回家。远远地看见父亲蹲在门槛前,望着天空自言自语:这雨不大,持续时间也短,山坡上的农田无法“饱和”。

农田也要“吃饭”?我质疑,但父亲并没正面回答,瞟了我一眼后依旧望向天空。

母亲见我如此狼狈,责问为啥不穿布鞋。我刚想抱怨,抬头望见母亲眼中的泪花,立马挤出一丝笑容,假装无所谓地说:气温刚好,不冷,我担心弄坏布鞋。母亲啥也没说,转身抹了抹眼睛。

母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为了帮补家用,她时常在晚上纳鞋底、做布鞋,针线在她手中流畅自如。

寒冷的冬天,母亲将冻僵的双手缩进被窝,焐热后又在屋内做女红。有时,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仍在忙,于是对她说:你咋不去商店买鞋?商店里的鞋子不但美,还可以在雨天随意奔走,而你做的鞋子虽好穿,但老天爷如果不赏脸,就只能乖乖地待在室内,更何况你要做全家5口人的鞋子,不累吗?母亲转过头来看看我,无奈地摇了摇头。静寂的冬夜,寒风呼啸,母亲娇小的身躯在煤油灯的映衬下更显单薄,“嘶嘶”的拉线声伴我进入梦乡。

母亲做的布鞋鞋底软硬适中,鞋面柔软,款式特别又可爱,有些与众不同,儿时的我特喜欢,但布鞋的鞋底究竟由多少层破旧衣物叠积我未曾数过,只知道母亲纳鞋底时要使出相当大力,纳好一双鞋底要一星期左右,可从未听见母亲诉说苦和累,针线总顺着她的手从这边钻进那边拉出,哪怕偶尔不小心扎到手指,她直接将手伸进嘴里吮吮了事。 

全家人的布鞋都来自母亲勤劳的双手,父亲的最多,但多数是补了又补的烂布鞋。每年秋收后,父亲外出打工,一个月左右回来一次,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没有任何联络工具,母亲掰着手指数日子,祈祷父亲平安归来。记忆中父亲每次回来穿在脚上的布鞋不是鞋底磨穿就是鞋面破个洞,母亲在收拾行李时望着破布鞋深深地叹了口气,年少无知的我并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跋山涉水,非要穿坏布鞋才肯罢休。不过,即使父亲脚上的布鞋再破烂,他也会给我们兄妹仨带些解馋的,母亲不但没责怪,反而开心地望着我们“瓜分”。

打我懂事起,父亲每次外出时,母亲总要唠叨这句话:在家日日好,出外时时难。独自在外,身上又扛着那么多东西,安全第一,钱乃身外物,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老爸,你站在这里想什么呢?雨水已溅湿了你的鞋子。”女儿走向阳台,大声对我说。

我听后迅速收回脚,又若无其事地将脚伸了出去。

母亲步履蹒跚地走出来,问我和女儿在嘀咕什么。就在与母亲相觑的一瞬间,我察觉母亲脸上爬满了皱纹,以及皱纹里的故事。如今,母亲偶尔还帮忙做做家务活,但手脚已不再敏捷,纳鞋底、做布鞋,也成了遥远的过去。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103人浏览   2025-05-29
快乐就好
80人浏览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