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新||夏夜萤趣(乡域/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7-15

夏夜萤趣

夏末秋初,夜凉如水,浩瀚的夜空缀满繁星,人间的流萤灯火明灭,一个充满童话色彩、引发浪漫遐思的特殊时段就这样嵌入了孩子们的记忆中。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旧曾书案上,频把作囊悬。”晚唐诗人周繇的这首《咏萤》固然贴切,却远不如杜牧的《秋夕》来得直白: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孩子们不懂失意宫女的孤寂幽怨,他们童稚而纯粹的心灵暂时还装不进这么沉重的东西。他们只知道,拿起大蒲扇拍萤火虫,是夏夜最有趣的游戏;躺在凉席上遥望着星空,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在脑海里浮现。

在孩子们的观念中,萤火虫真是一种另类的存在,它们自带照明神器,入夜萤光闪闪,有光而无火,发光而不发热,完全推翻了常识带给他们的认知。夏日的夜空,浩瀚而深邃,似乎宇宙间有一个黑色的巨大的收纳箱,把白天的喧嚣与纷乱、燥热和蓬勃全都隐去,只留下一块湛蓝湛蓝的幕布。仙人们都是天赋异禀的艺术家,个个操起小银锤,为幕布镶嵌上一颗颗晶亮晶亮的钻石,把纯粹而静谧的夜空装扮得那么奢华,那么高贵。夏天是歌唱的季节,知了、蟋蟀、蝈蝈、青蛙都是歌唱的好手,歌罢一曲又一曲。萤火虫该是这些大自然歌唱家的铁粉了吧,一边舞动着萤光,一边伴随着节拍翩翩起舞。或许,这自带神灯的光明舞者本身就应该是夏夜大联欢的主角儿。你看,它们是那么的从容、淡定,仿佛天地间的这一片夜空就是自家的院落,它们或动或静,或上或下,或远或近,或徐或疾,萤光闪烁,舞姿翩跹,似流星轻逝,如火树生花,灿若珍宝,光耀晨曦。连梁简文帝萧纲都忍不住赞叹,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端的是光彩异常。

夏夜赏萤固然是一大乐事,但终究手痒难禁,似乎少了些豪兴与喧闹。止痒之物曰蒲葵扇,俗称蒲扇,雅称芭蕉扇。此物以广东江门新会所产为最佳,新会世称“葵乡”,具有千年葵艺文化,其火烙扇画古色古香,细腻精致,为天下一绝。《晋书·谢安传》有载:“乡人有罢 中宿县 者,还诣安 。 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谢公取用之后,风神潇洒,效者甚众,价格倍增,销售一空,此即“知名自谢公”之典,寓物以人贵之意。在《西游记》中,此物被赋以至阳至阴之性,太上老君以此扇出火气,降服青牛精,克制金刚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扇出水气,扇熄火焰山八百里山火,保唐僧西行取经。有此等灵通神圣之法器在手,孩子们立刻觉得自己功力倍增,学了那齐天大圣,施展出纵跳腾挪大法,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一番奇袭猛攻之下,萤光撤离不及,纷纷坠地,成为孩子们的战利品,被尽数收于囊中,从此身陷囹圄,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谁的玩具最多、最新奇,谁就最有话语权和吸引力。在捕获这么多的萤火虫之后,如何处置它们,将它们制作成好看的玩具,立刻成了考验孩子们智慧的难题。他们四处出击,翻箱倒柜,精心糊制纸皮屋;或反复淘洗玻璃瓶,当作阳光房;或小心磕破鸡蛋壳,做成蛋壳灯……虫虫们躲进形制各异的灯笼,熠熠烁烁,光华璀璨,玲珑可爱。孩子们提了这灯笼,逡巡穿梭,走村串户,炫彩流光,优游自得。大人们聚而观之,啧啧有声,赞赏有加。这种热闹景象,比起正月十五闹元宵来,一点儿都不逊色。漏断人静,兀自有那不依不饶的皮猴儿不肯入眠,父母没得法子可想,只好将那灯笼系于帐前——幸无火烛之虞,大可安心就枕。

大概,孩子们在梦中,也会提着这盏灯笼去天街巡游吧。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103人浏览   2025-05-29
快乐就好
80人浏览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