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先生要睡觉(外二篇)
在遥远的森林里,有一棵大树,它是动物们的家园。老麻雀住在最上头,猫头鹰先生住在树中间,最下边的洞里生活的是獾一家族。曾经这里是和美相处的好社区,但自从老麻雀的一双外孙——吵吵和闹闹来到这里时,事情就慢慢发生了变化。两个小家伙不仅经常高空坠物,还时不时在家里奔奔跳跳。住在楼下的邻居们深受其扰。
猫头鹰先生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即使上了一整夜的班,白天急需要补觉时,也能耐着性子,蒙起被子,塞上耳塞,任由它们玩闹。猫头鹰总是安慰自己说:“老麻雀也不容易,老伴走得早,唯一的女儿远嫁,好不容易盼着外孙回来,还是能忍就忍吧。”但一楼的獾先生却是个性格火暴的家伙。獾太太刚生完孩子,需要修养。小獾宝宝作息时间也不规律,只要一醒来就大哭。两口子好不容易熬到小宝贝睡着了,刚想合一会儿眼,顶楼的麻雀家又开启了紧张的“蹦床”模式,整个树干都在有节奏的振动:“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小麻雀们疯狂大叫,仿佛要等到整棵大树塌方之后才肯罢休。
小獾宝宝再次被惊醒了,开始哇哇大哭起来。獾太太忍无可忍,抱着宝宝一个箭步冲出门口,指着麻雀家族大喊,“嘿,麻雀老头,能让你家孙子消停会吗?”老麻雀慌里慌张从屋里跑出来,一面安抚宝贝们,一面连身道歉。獾太太毫不领情,怒怼道:“道歉如果有用,要警察做什么?!”老麻雀愣住了,不知怎么的,火气也不打一处来,说:“已经道了歉,你还想怎么样!”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没料想,獾先生竟一头撞向了大树,瞬时间地动山摇,满树的叶子纷纷散落,猫头鹰先生从床上一头倒栽到地板上,顶着一对黑眼圈,头顶全是星星。吵吵和闹闹各来了个趔趄,幸亏老麻雀眼疾手快,飞扑过去,才紧紧抓住摇摇欲坠的小麻雀们。现在——整个世界终于安静了下来。
出乎意料的是,这久违的安静只不过是暴雨来临前的一刻,真正的灾难正在路上。第二天,天还没亮,老麻雀的一个大姐,两个妹妹,三个哥哥,四个弟弟,五个侄女,六个外甥女,七个大姑,八个大姨,相约来到了老麻雀家的大树社区,他们站满了大大小小的枝头。纷纷清清嗓子,润润喉咙,整装待发。上了一整夜班的猫头鹰哪里见过这场面,还以为走错了路,在树顶盘旋了好几圈,心里说:这阵仗,太恐怖了!老麻雀向众人点头示意,一时间叽叽喳喳,嘈杂之声,不绝于耳,好像江河入海,万马奔腾。獾先生和獾太太彻底傻了眼。猫头鹰先生再也受不了,眼一黑,竟直落落从树上一头栽了下去······
赫赫威名的捕鼠能手被拉进了医院。慢慢地,森林里开始鼠患猖獗,数量急速增长的老鼠们疯狂地洗劫着大地,啃噬着各种野草、蔬菜、树根、果实还有植物茎叶,整个家园笼罩了一层沉重的阴影。很快,大树社区的居民们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食物越来越匮乏,老麻雀一连几天连个杂草种子都没有找到。眼见吵吵和闹闹的肚子越来越干瘪,饿得只能睡觉,再也没力气打闹。獾先生和獾太太经常会听到细细簌簌的声音,有时远,有时近,有时好像挨着客厅,有时好像又靠着厨房。一天早上,正在冲凉的獾先生先发现墙体开始左右晃动,还来不及反应就被砖块埋到了土堆里,原来是——泛滥的老鼠们在挖洞啊!
“为什么会这样?”社区的居民直到此刻才扪心自问。
“这一切,都是咱们惹的麻烦啊!”老麻雀深深叹息。獾先生跟太太商量,“大家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理解包容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社区广场,就像以前一样。“我们很抱歉。”獾先生和獾太太一齐对老麻雀说道。老麻雀也弯下了腰,诚恳地说:“不,这是我的错。”
邻居们和好如初了。“我们应该一起去看看猫头鹰先生!”老麻雀提议道。“是的。”獾先生应声道。“我还有点想念他。”獾太太开心地笑了。
猫头鹰先生自从去了医院,就有了好睡眠,整个人容光焕发。看着窗外森林家园的惨淡迹象,他再也坐不住了。收拾了行囊就办理出院手续,刚到门口就碰到了前来探望他的好邻居们。看着和善的亲热的老朋友们,猫头鹰先生开心极了。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孩子们高兴地奔向远处的田野。猫头鹰先生在睡觉,做了一个很甜、很香的梦——
◎ 我不要 我就要
早上,我赖在床上,妈妈喊我起床,我将头牢牢地捂在被子里。我说,“我不要起床,我就要一直睡,睡到天黑黑”。可是禁不住妈妈机关枪式地呼喊声,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来。我对妈妈说,“我不要自己穿衣服,我就要你帮我穿衣服!”没想到妈妈却指着我的衣服对它说,“衣服呀,我可不要帮他穿,我就要你帮他穿。”我听完又好笑又生气,我真拿她没办法。哎呀呀,冬天的衣服可真难穿!
我来到了洗漱池,用爬上小椅子踮起脚,将白花花的泡沫抹满脸,用电动牙刷滋滋滋地刮起“胡子”来。我打开水龙头,把洗脸池做成了大海池,牙膏、牙刷、梳子,一一被冲浪击沉在水底。我费了好大力气,才将水杯和救生桶掉转航道,驶向水中央,我正将宝贝们一个个打捞上岸。没料想妈妈已经静悄悄地站在我身后,我们不禁把对方都给吓了一大跳。她急忙打开池水塞,我紧紧地捂住水龙头,结果水花四溅,我们俩全湿透了,我对妈妈说:“我不要吃饭,我就要玩水。”
毫无悬念,我被拉到了饭桌上。看着眼前堆成山的蛋炒饭,我打算修一个飞机场。我用培根做了停机坪,又准备用挖掘机挖指挥台地基,可动工一半,坑就被妈妈用胡萝卜块给填了。她敲了敲桌沿示意我赶紧吃饭。但我并不想自己吃饭,我想有人喂我吃。我看了看爸爸,他有点动摇。唉,禁不住妈妈一个眼神,爸爸埋头吃饭了。我刚想对妈妈说我不要吃菜,就要吃肉。哪知她仿佛知道我要说什么,一个劲地为我夹菜,还说蔬菜能让我更聪明,甚至说以后要发明个喂饭机。
我把玩具箱翻了个底朝天。我把书架上的书全部拿了下来,搭建了我的城堡,我将我的“哦耶公主”和“哦NO王子”放在城堡上。糟糕了!邪恶的喷火龙将他们抓走了。我追不上喷火龙,但我有火车。火车在轨道上跑呀跑。火车还上山呢。沙发的垫子就是山。火车要钻山洞啦——真好玩!爸爸的衣领口就是个洞口。刚从厨房解放出来的妈妈顿时傻了眼,“咦”的一声跺起了脚。“太乱了!”我知道她着急了,可是我比她更着急,嚷道:“我不要收拾,我要救我的王子和公主!”
下午,妈妈带我来到了楼下玩,好几个小朋友正玩滑梯。他们太小了,我可是三岁小孩呀。滑梯旁边有两棵鸡蛋花树,我顺着树干爬上去,我要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树屋。冲啊!我越爬越起劲。旁边的小妹妹非要跟我一起玩,可她那么小,哪爬得上去!看她生气的样子,我只好把手递了出去,没想到她没抓牢,溜下去,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哭声招来了妈妈,我被她一把抱了下来,虽然对小妹妹有点歉意,但没法进树屋,我更委屈。我大哭道:“我不要下来,我就要上去!”
晚上,我拒绝吃晚餐,我将自己关在房间,我躺在床上,黑黑的屋子没有开灯。我的妈妈真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她喊我起床,不让我睡懒觉。她逼着我自己穿衣服,多么残忍。她让我自己洗脸,自己刷牙。她不给我喂饭,还不让别人喂我吃。满屋子的玩具,非得让我整理好了才出去玩。她总是把温柔送给别人家的小孩,却不停冲我“哇哇哇”使唤。门开了,进来了一个身影。急促又重重的脚步,难道是霸王龙?我更加害怕了,用被子蒙上了脸。突然,一只手轻轻地拉开了被子,这熟悉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我睁开了眼睛,是妈妈!她抱住了我,抱得紧紧的,跟从前一样!
“妈妈?”我说。
“嗯。”妈妈回答。
“我不要你生气,我就要你爱我。”我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
“永远爱你!”
◎恐龙毛衣和恐龙蛋大衣
小宝贝丁丁收到来自远方奶奶寄来的新年礼物,一件绿色的毛衣,毛衣上面的图案是小宝贝丁丁最喜欢的霸王龙。黄色的皮肤,映衬着绿色的花点,银铃模样的大眼睛,雪白的牙齿,正做着鬼脸。最靓眼的是毛衣上还镶着一个大大的黄色毛绒的恐龙蛋。小宝贝丁丁说,“好可爱呀,就叫恐龙毛衣吧!”他将恐龙毛衣挂在了衣橱里。衣橱里有好多的衣服,小宝贝丁丁一年换洗的行头全在里头。
衣橱里来了新成员,大家逐渐热闹起来,跨栏背心说:“欢迎你,新来的!”衬衫说:“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呀?”
秋裤说:“他叫背心!太好了,寒冷的日子我们相伴。”可是恐龙毛衣却是个不亲近人的家伙,面对热情的招呼,只是淡淡回应道:“我叫恐龙毛衣不叫新来的,恐是恐龙的恐,龙是恐龙的龙。”话音刚落,引得一股寒风直扑衣橱,大家再也没有任何言语。
小宝贝丁丁太喜欢恐龙毛衣了,他去幼儿园上学的时候穿着它,去儿童公园玩耍的时候穿着它,在院子里蹬脚踏车的时候也穿着它。直到晚上睡觉,恐龙毛衣才终于又回到衣橱里。疲惫不堪的恐龙毛衣,因为太疲惫一进橱柜就不自觉地对前后的邻居推挤了起来。猝不及防,卫衣和西装外套险些被挤下衣架。伙伴们纷纷抱怨起来:“太粗暴了!”“一点儿也不温柔!”“仗着主人喜爱就横行霸道啊!”……被吵得不耐烦的恐龙毛衣也开始嘟囔了起来,“不就是推你们一下嘛,你们也太没用了。”衣服们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吵翻了天。这时候旁边的黄色大衣开口说话了:“喂,年轻人们,我们都是为小主人服务的,有用没有得我们的主人说了才算!”大家听完瞬间安静了。
恐龙毛衣羞红了脸。
寒风凛凛,白雪如被。一转眼春节到了,大街小巷真热闹。穿着恐龙毛衣的小宝贝丁丁正要跑出去玩,被姥姥一把拽住套上了厚厚的大衣上:“外面太冷了,穿暖和点呀。”恐龙毛衣上面被裹了大衣,他故意紧紧缩成一团,圆鼓鼓的撑住了大衣的领口和衣袖,搞得小宝贝丁丁不停地捋衣料,顺袖口,一股脑儿地将大衣拉链拉开了个大半,明白这一切缘由的大衣却并不在意。
“放鞭炮啦,放鞭炮啦!”小宝贝丁丁和小伙伴们点起了花炮,突然火星四溅,一个花炮竟反向射来,危急关头,大衣立马合手抱住,加厚了恐龙毛衣,也掩护住了小主人。大衣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自己身为衣服的使命与担当。
看着被足足烫了一个鸡蛋大小洞的大衣,恐龙毛衣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他想为大衣做点什么。他请求衣橱里的针线盒帮忙,将自己身上的恐龙蛋部分拆卸下来,缝补在大衣的破洞处。巧的是,恐龙蛋刚好掩住了大衣上的破洞。
从此,大衣有了个新的名字——恐龙蛋大衣。而恐龙毛衣和恐龙蛋大衣成为了小宝贝丁丁最喜欢的穿搭组合。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推荐至上级或其他媒体发表不另付稿费。)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