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仲良||汤圆记忆(讲述/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2-16

汤圆记忆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民间习俗。汤圆的成分、风味、做法因地而异,北方的汤圆先做馅心,一般以芝麻、花生或山楂为主,切成小丁,倒进笸箩里,滚上糯米粉,馅料有咬劲,口感偏硬。南方的汤圆将多种多样的馅料包进糯米粉和水的面团中,口感软糯绵密可口。

(注:图文无关)

我的故乡陕南地处秦巴山区,与四川湖北接壤,口味适应川渝和两湖。

汤圆不论是“滚”出来还是“包”出来,都需要将糯米加工成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糯米粉没有制成品,需要自己动手。在那个物质匮乏、什么东西都需要凭票买,粮食更是紧缺。在正月十五临近前夕,舅舅来给他大姐也就是我母亲拜年,带来一些他们自留地产出的糯米。记得头一天,母亲先将一千五百克的糯米用冷水浸泡,次日早上再将糯米滤干水分,我和二哥一起准备好盆盆、簸箕和其他物件,到街坊邻里等候石碓。石碓是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有一根一米五长的木杆楔入约六十厘米长、直径约二十厘米的木锤中,其次有一个陷入地里的石臼,青石制成,常年累月使用,表面光滑细腻。二哥执锤,我蹲在石臼旁边,将糯米放入石臼里,不停地锤打。我把握时机,飞快地用木勺将石臼里结块的糯米粉翻松,或将需要捣碎的糯米挪到石臼中央,舂米杵的人需要配合默契,思想要高度集中,否则,稍不留神木锤砸下来,手没有及时抽出来,必定是粉碎性骨折。每舂好一臼糯米粉,还要用筛子过筛,直至将糯米变成粉。这样制成的糯米粉做成的汤圆口感极好,绵软细腻,有嚼头。用热水和糯米粉包汤圆,下到锅里不易开裂。

小时候的元宵节,是清早起来吃上一碗母亲煮的加了醪糟的汤圆。寓意来年生活圆圆满满,红红火火。汤圆馅子一般是黑芝麻加糖加猪油加橘皮,黑芝麻汤圆开水下锅,待汤圆漂上来再点两三次冷水就煮熟了,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

人们常说:元宵节没过,这年也就没过完。汤圆,白胖滚圆地在锅中翻腾,代表着团圆幸福的寓意,每一口都会是幸福的回忆。往昔在缺吃少穿年代,吃汤圆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如今在物质极大丰富,吃汤圆讲究既营养又健康。由于糯米粉成分主要是淀粉,而馅料一般含较多的糖分和脂肪,属于高油脂、高糖食品,热量很高,所以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肠胃功能不佳患者不适宜过多食用,应尽量少吃或者吃无馅汤圆。对于痛风患者,过量食入汤圆的高油脂食物,影响尿酸的排泄而增加痛风发生的概率。

吃汤圆,希望家人们团圆、幸福、美满。祝福亲朋好友虎年幸福、快乐、健康。

作者简介:党仲良,职业金融业。现退休在家,居地中山,中山市作协会员,爱好诗词创作,有多篇诗作发表。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和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写手”栏内的作品可报名参加当期季度赛,获奖者分别给予一、二、三等奖及入围奖奖金;当月阅读量排名前10的给予100元/篇(作者有多篇阅读量排名入前10的,只取其一);主编每月推荐5篇给予100元/篇奖励。〗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新华网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118人浏览   2025-05-29
快乐就好
80人浏览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