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上牌上保险,中山这棵630岁古樟树成为“团宠”
栏目:自然资源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李红 通讯员 陈健儿 发布:2023-07-1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孖樟树就是涌边村的根,自然灾害年代村民不舍得卖它,有病虫害的时候,村民自发出资挽救它,现在受政府林业部门保护了,我们更放心。”7月14日,在得知沙溪镇涌边村630岁的古樟树由政府上了保险,79岁的村民李国添开心地表示。

涌边村630岁的古樟树。 记者 缪晓剑

几天前,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成功为20株一二级古树购买保险,沙溪镇涌边村630古樟树位列其中,这也是继网络视频监控和立牌保护之后,这棵古樟树得到的加码保护。

村民自发保护630年古树

进入沙溪镇涌边村村委会旁的小巷,一眼就能认出这棵被涌边人当作“风水宝物”的孖樟树。树干大概要四五人张开手臂才能合围,树叶郁郁葱葱,旁斜出伸向附近民居。树盖为地面撑起一个天然的乘凉地。

根据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最新鉴定结果,涌边村古樟树树龄为630年。对许多涌边人来说,孖樟树是村里的“风水宝物”,也是村民们行走在外相互连接的乡情密码。今年79岁的李国添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有厂子要用一台拖拉机换樟树,村民不干。近几十年,孖樟树出现生长危机,村民和港澳乡亲一直自发出资出力挽救、保护。

孖樟树旁斜出伸向附近民居。 记者 缪晓剑 摄

从2004年,政府林业部门接手保护古树以后,李国添和乡邻们更加放心了,他们看到管养人员定时对老樟树保养、除虫,每日周边清洁,最近一年又陆续看到安装监控系统和挂牌显示信息。他知道,政府正在加大对珍稀古树的保护力度。

政府为古树上保险

让涌边村关心老樟树的村民更高兴的是,最近老樟树还上了保险。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协商,近日,中山市自然资源局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中心支公司成功签订一份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保单,为20株古树上保险,单株保额5万元,最高提供累计100万元风险保障。根据计划书,保险责任涵盖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投保的古树名木枯萎、倾倒、倾斜、主干分枝折损、蛀干、蛀枝等产生的财产损失以及施救费用。这是中山市首次由政府出资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

“这是中华财险针对广东省古树名木开发的创新型、综合性绿色保险产品。”中华保险中山中支党委书记、总经理赵超锋介绍,古树名木保险是林业保险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效融合。

据介绍,中山市此次投保的20株古树包含非中心城区的一级古树2株、二级古树18株,主要树种为榕树、樟树、五月茶、土沉香等,其中树龄最高的古树便是涌边村630年古樟树。

孖樟树树围达6米,高20多米,树龄已有630年,属国家一级保护。 记者 缪晓剑 摄

市自然资源局林业科负责古树保护的工作人员张莎介绍,本次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采用“林业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所在镇街获益”的保险模式,“商业保险的引入,建立起了古树名木保护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可以进一步扩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古树名木风险管理。”

记者从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和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中心城区一二级古树名木和全市三级古树投保事宜目前也在加速推进中,预计年内可实现一二级古树保险全覆盖。接下来,市自然资源部门将在非中心城区通过“资金补助+奖励”的政策(最高奖补可达80%),推动相关镇街逐步为辖区内全部古树名木购买保险,未来争取全等级古树名木保险全覆盖。

全市在册古树名木超1200株

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年,是历史信息的记录和传递者,是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当地古气候、植物分布和生态变化的重要实证资料。按照最新一轮统计,目前我市在册古树名木共1200多株,均明确养护主体,完成挂牌保护,其中500株重点古树(含2个古树群)完成立牌保护。古树名木相关信息均已录入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其中1株名木、3株一级古树已纳入广东省视频监控平台管理。同时,我市还在同步推动濒危、重度衰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及恶劣生长环境的整改。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还出台了《中山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指引》。根据指引,目前全市已建立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并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一则新的
159人浏览   2025-05-22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103人浏览   2025-05-29
快乐就好
80人浏览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