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过溪
栏目:教育 来源: 发布:2023-08-02

一声雄鸡啼鸣,再次唤醒了沉睡的田垄、那魁梧的大地,溪水还在潺潺流动。晨曦,再一次击碎了绝望的黑夜,将一丝丝希望洒在这南国的涧流里。远处与近处,一幢幢钢筋水泥构成的白墙隐隐逼近。凭水流,鲤摆着尾与鳍,回到鲤鱼山。

两个世纪以前,就有人在此处安居农耕了。来到这鲤鱼洄游千年的地方,美名其曰——鲤溪。

春天,他们播种;夏天,他们穿梭于塘间;秋天,他们收获;冬天,他们在田间掐着菜薹。鲤鱼瞪着大眼,望着这群忙着的背影。冷热四季,孕育着忙碌的灵魂。

百年前,村庄早已初现规模。为寻生路,敢想敢干的年轻人随父母外出经商,活跃于街头巷尾,以鲤鱼般灵活的身姿,为村庄开辟了新的生存道路。

鲤鱼山上都望得到。

再近一些时刻,抗日的烽火激醒了鲤溪的鲤儿们。一声令下,鲤溪很快便有了抗日队伍。敌人要占领广州,想从中山这个小城攻入,可他们想错了,中山人钢铁长城般的意志怎会让敌人枪炮钻了空当?无论飞机如何轰炸,就这样顽强地死守,果真让日本人害怕了!

“文革”结束后,乡村人们的苦日子似乎熬到头了,但,还没有。虽农村人自古就勤劳能干,但在苦难面前,一切又回归到了人之本性,就连水中的鲤鱼都叹了泡儿。村大队带领村户下田,可人人出工不出力,每天领着并不值得的几分钱。

“要不包产到劳吧。”“好,先试试,如果成,就继续。”

果真成!亩产直接翻一半!“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6年,早于小岗村的壮举,有没有受到阻挠?有,邻市领导批评了,但村书记本着三不原则,使农村土地改革的薪火早于时势降临“里溪”,是的,一个新“鲤溪”!

夕阳扎染了昏天,鲤鱼洄游。在陪伴了四百年的屋仔树旁,鲤鱼望着星空发着呆,回想着小时候偷偷朝溪里投小馒头的孩子们。他们走出了农村,但他们还要怀着赤子心回来啊。

因为,鲤鱼还要再守护里溪千百年……

【文字】中山市华侨中学  刘子文


编辑  徐璇   二审  晏飞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一则新的
159人浏览   2025-05-22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103人浏览   2025-05-29
快乐就好
80人浏览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