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名香山。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风景秀丽,位居中心的“三洲五海之地”。
最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中山小记者团的同学们一起来到板芙里溪村进行采风活动。里溪村,原名鲤溪村,因村中小溪鲤鱼洄游而得名。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里溪村。
里溪村位于板芙镇南部,东邻深湾村,南靠神湾镇,西临石岐河,北接金钟村。由月角、鲤鱼头、大树林三条自然村组成。村里的房子都十分美观大气,房子外面都贴了淡色的瓦,别有一番风味;村中的白墙上画了许多有关乡村生活的彩绘,颇有田园风趣。 在参观时,我们路过了一户村民的院子,里面种满了紫藤萝花。花朵一串一串地挂在院子顶上,真就成了课本里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瀑布”。如果说宗璞笔下的紫藤萝花里装的是仙露琼浆,那么这里的紫藤萝花装着的应该是美丽乡村振兴的喜悦吧。
之后,我们参观了村里新修建的图书馆和历史馆。历史馆里展示了里溪村革命与改革时期的一些物品和资料,讲述了里溪村抗日战争时战士的英勇无畏以及如何响应国家号召,改革脱贫,成为榜样的心路历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里溪村进行“联产到劳”的改革。以林德成、林子艺、梁惠元等为代表的里溪大队党支部成员,敢为人先,率先试行“联产到劳”的改革,吹响了中山农村改革的号角。经过改革,里溪成功脱掉“落后”帽子,并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和学习。
如果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里溪经历了一次改革,那么今天的里溪,已经经过了“二次改革”的洗礼。现在的里溪,早已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村中有了许多特色景点以及网红打卡点,比如出名的“里溪十景”。里溪将自身的传统文化和潮流相结合,使得里溪的文化历史再次熠熠生辉。
采风活动结束后,我才发现:我想象中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早就有了天壤之别。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一直是老、破、小的代名词。但是这次的里溪之旅,让我彻底了解了中山农村的振兴与发展。近年来,中山不少农村都进行了改造,将农村环境美化,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设立历史馆,介绍本村的特色文化和历史,使得村庄的旅游业得到发展,村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村庄的历史也不再被埋在尘灰中,慢慢地被人遗忘,而是重新登上历史的大舞台,让世人了解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将传统与潮流相结合,既保留了乡村原有的特色,又发展了乡村的文化。如今的网络也越来越发达,借助网络的宣传,不少乡村都逐渐有了名气。
我上小学时,就亲眼见证了中山三乡当地一个村庄的改变。原来的雍陌村有许多丰富的历史,但是因为没有得到开发和发展,所以雍陌村并没有什么名气。后来雍陌村得到改造,村里的道路铺上石板,村内入驻了许多店铺,村庄的文化和历史也得到宣传。现在的雍陌村,已经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旅游业得到发展,村里的条件也在慢慢改善。这,不正是中山农村的振兴与发展吗?
中山农村的振兴与发展,正是通过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发展村庄自身的特色,取得进步。希望越来越多的农村也能像里溪村一样,改革致富,越来越好!
【文字】中山市第一中学 喻志琳
编辑 徐璇 二审 晏飞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