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中山》第三季 ⑥ 永安百货后人中山办自然教育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中山+ 发布:2023-05-31

在香港出生长大,多国游历、尝试不同工作之后,郭锦琪最终选择回到故乡中山生活和工作,因为在这里,她找到了心之所属。

香港青年郭锦琪有很多身份,曾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也是永安百货郭氏家族后人。她的太公郭泉是中国四大百货之一永安百货创办人之一。至今,南区竹秀园里还矗立着家族一栋近百年老屋——沛勋堂。

▲沛勋堂

郭锦琪在香港出生,小学就去了英国读书,18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读法文和心理学。因为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是设计师,血液里流淌着设计基因,又去了法国读服装设计,在巴黎工作生活了5年。

▲郭锦琪

“那时好像做梦一样,在那么浪漫的城市,从事一份时髦的工作。”作为设计师,每个季度都要推出新的设计概念,她发现自己的MoodBoard(图像、纹理、排版或其他材料的收集,也称为“灵感板”“情绪板”),都与大自然有关,树叶、羽毛,云,或是大雨的纹理。“原来我一直在复制和搬运大自然的美,但没有真正接触大自然,所以我想改变一下,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郭锦琪的父亲郭志舜是香港知名建筑设计师,也是中山市荣誉市民,2011年前后,他在南区创办的大风车生态园已经初具规模。“当时父亲希望在家乡办农场,以此纪念爷爷和回报家乡。”

图为郭锦琪的爸爸、妈妈,在大风车农场(早期照片)。

因为要帮忙打理农场,郭锦琪从国外回到中山,一开始一年回来几次,然后是一个月回来一次,再到后来一个星期一次。到2018年的时候,她已经全职投入农场工作中。

“中山像一个老朋友,回到中山,就像回到家一样。“

2018年,郭锦琪正式接手农场管理后,打造了“心荟然学“自然教育品牌,希望依托大风车生态园,将这里打造成自然教育研学营地。

大风车生态园

心荟所在的大风车生态园占地1600多亩,有山有湖,有动物保育区,还有大片的有机农场。近20名员工从事种植、销售、研学、手作坊等工作。心荟出产的有机农产品会销往香港及本地市场,还不定期推出各类多语种研学课程,教大人和孩子如何与动物相处和保护自然。

有趣的是,心荟收养的60多只动物,每一只都拥有自己的中文名和英文名。动物并不是什么稀奇的品种,有修建农场退役的骡子,有本地政府赠送的中山特有品种麻鸭,有流浪猫狗,还有鸡、兔,甚至有数百公斤的大肥猪。

郭锦琪在农场

比如一群看起来长得都差不多的麻鸭,他们的名字都以“D”开头,分别为叮叮、当当、朵朵、德德等。

走进“猪猪山”,则会看见一群数百公斤的大肥猪躺成一排,此起彼伏打鼾,既搞笑又被治愈。“我们希望这些动物在这里健康、开心地生活。“

郭锦琪还通过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招募了4位香港青年,为他们提供动物照料、活动策划等实习岗位,让心荟成为香港青年的社会实践基地。“下一批还有3名香港青年入职,他们也带来了更多想法和活力。”

心荟创立后吸引了不少来自本地、港澳以及国外的志愿者参与进来,他们同样热爱自然和动物,从内心认可心荟所从事的动物保育、有机种植、食农教育、环保教育等理念,形成一个颇具国际范儿的大社区。

意大利人乔佳是其中一位,她常常周末来帮忙,教瑜伽、带课程等,“来这里会感觉生活静下来、慢下来。”

郭锦琪坚持到现在已有5年,她也很有成就感,“在中山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他们都曾在世界很多城市工作生活过,有设计师、艺术家、景观师等,但最后他们都被中山吸引,选择定居中山。”

她希望,自己用心打造的这个地方,可以作为一个联通世界的窗口,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山、喜欢中山。“这可能也是我的一种方式,来回报我的家乡和纪念我的先辈。“

【出品】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制作】中山日报社 中山+ “你好青年”
【总监制】伍学标
【监制】徐小江 程明盛
【总导演】李玮玮 陈浩勤
【本集编导】李玮玮
【摄像/后期】陈家杰
【设计】翟莉莉


编辑  李玮玮  二审 唐益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8人浏览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