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级”测量专家锁旭宏:为沉管装上“智眼”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3-08-15

今年6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海底长城”合龙,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时隔两个月之后,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后焊段仍在水下紧张施工。本期节目,“淼”懂深中工作室专访了深中通道“沉管测量专家”锁旭宏,听他讲述“航母级”沉管实现“毫米级”对接背后的奥妙。

全长24千米的深中通道是世界级的“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其中海底隧道长6845米,沉管段长5035米,是国内首次采用钢壳沉管隧道结构的项目,也是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

沉管隧道分为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其中一个标准管节的长度是165米,宽度是46米,有足够大的空间安装北斗定位系统的测量高塔。而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它是收在扩大端里面的,露出仅1米左右,不具备测量塔的安装条件。因此,锁旭宏的团队必须研发一套新的方法,匹配工程的施工。在这样的情况下,“水下双目+水下拉线”测控系统应运而生。这套测控系统,在伶仃洋30米深的海底,为沉管装上“智眼”。

 

出品:中山日报“淼”懂深中工作室

策划统筹/编导:何淼

摄像/后期:缪晓剑

封面设计:蔡文强


编辑  沙玉兰  二审   黄启艳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这是个未到发布时间的稿件
8人浏览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