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坊丨一“门”窥见大唐风骨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廖薇 孙俊军 市文化艺术中心 发布:2023-08-01

听导演解读舞剧,随《门》 走进长安, 
绿的活泼、蓝的郁结、红的悲怆、白的潇洒……
每一秒都是画。 
[点击视频↑↑↑]

青梅竹马的回忆。

近年来,大唐频频出圈。从《唐宫夜宴》到《长安三万里》,一部部文艺佳作引发热议。

不久前,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由西安演艺集团·西安歌舞剧院与易杰工作室联合出品的舞剧《门》也跻身于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的“最后八强”,启动首轮中国巡演,并于2023年7月12日晚来到中山,由此,我们推“门”见戏,感受这跨越千年的大唐风骨,那些由一个个普通人演绎的传奇。

《门》,体现当代审美的古典舞剧。

包容开放、绚丽多彩…….今人对唐代的理解,主要来自于古诗词、古绘画和古代雕塑作品。“但我们作为创作者,还想要听到弦外之音,看到画外之貌。”在演出前,舞剧《门》的执行总导演程冉偕同几位主演,与中山观众畅谈了创作初衷。

◆◆◆

叙事朦胧美

《门》的灵感来源自唐代名画张萱《捣练图》。正如李白在《子夜吴歌·秋歌》中的描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7月12日晚,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内,朦胧光照下,这幅名画忽然“活”了起来。

整部舞剧分为一序九章。《捣练图》乃是首章《永兴坊·老尼》的开篇。创作者由名画中一位女子头上插着的小红梳展开联想,讲述了一位老尼的前尘往事。梳子,是昔日恋人送给她的定情之物。可世事多变,他们一别隔山海,一个成了宦人,一个孤守青灯。

宦人养女九宝向往双鱼的自由与爱情。

舞剧中的每一章,都在诉说着不同人物的故事,但人物之间始终被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牵引着。但觉,非婚生的女婴被母亲无奈抛弃后,又意外地被宦人所收养,在寂寞闺门里长大的她,似乎又成了行侠仗义的刀客,女扮男装,救下她视为知己的狂生……然而,这一切又语焉不详,似是而非。

女扮男装的刀客勇救狂生。

《门》跳出了传统舞剧“起承转合”的叙事风格和男女主角终有一个结局的剧情安排,按程冉所总结的两个关键词,是以“板块结构”和“散点透视”呈现故事场景。它故意将剧情变得扑朔迷离,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以刀客救狂生一段为例,一场酣战之后,周围的一切又仿佛回到最初。狂生到底有没有逃出囚车,让人不太确定。“我们就是不想让观众那么容易地看清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希望观众能够看到舞台小方块以外的东西。” 程冉解释。但在网上的观众感言中可见,也有一些人对此还不习惯。

关注普通人

《门》的另一处与众不同,还在于它抛开对“王侯将相”的聚焦,而将关注点落在那些不知名的小人物身上。程冉认为,所谓唐代的风骨,正是藏在普通人的面孔之下。这恰到好处地呼应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剧中人物,皆以职业身份呈现,哪怕是行为举止酷似李白的“狂生”,也只是让人从其狂放不羁、嗜酒如命、下笔如神等行为特点中意会着他的“原型”。

狂生身上有李白的影子。

《门》得以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终评,与制作团队的精心打磨分不开。它汇集了国内顶尖舞者、编导、作曲、舞美等业界精英。如负责作曲的文子,其参与的电影《白日焰火》曾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负责服化设计的贾雷,也早已是“荷花奖”的老朋友。

巧妙的过场,串场的垂钓。

程冉透露,主创人员有好几位都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出身,他们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最高要求。“全员主创参与的创作会,每周至少举行2到3次”。业内人士都明白,这种做法有多奢侈。幸好他们多住在同一个大院,节省了交通成本。这样的工作模式持续了一年之久,这期间,光是舞美的手稿,就出了3000多份。“感觉整出了一个舞美设计的毕生作品展。” 程冉笑道,最后的呈现可谓“千里挑一”。而且,整部作品仍在不断更新当中,此轮巡演已是第二版。但在中山演出前夕,他们还在根据不同地域文化的观众喜好进行微调。

舞美简洁而富有意象。

当代的古典舞

既是舞剧,当以舞姿说话。孙晓在剧中饰演“双鱼”之一——自由与爱情的精灵。这次参演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过去的她一直在着重追求舞姿的优美,而这一次的舞蹈过程,“我一直在跟自己的内心对话。”

白宇豪饰演的司阍,是带领我们走进长安一百零八坊的向导,贯穿在每一幕。在他看来,这个角色有着“上帝的视角”,旁观着众生的喜怒哀乐。虽然舞的动作不多,但戏的比重很大,有时,仅靠一个眼神带出内心的波澜,但举止行为又不能过于刻意。

狂生之舞

当晚的“狂生”,由著名舞蹈演员胡阳担当,这是一位豪情万丈却又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汹涌的情绪化作奔放的舞姿。点头、蹦跳、转圈,当他和粉丝们一起狂欢时,那情景犹如现代娱乐场内的大型蹦迪。每一个演员都跳得很high,动作由心而发,自由随意。观众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唐朝的中国舞,也可以玩出现代感。事实上,主创人员将舞剧《门》定位为“具有当代美学、当代思维的古典舞。” 关于舞剧,他们的理解是开放的,不想一板一眼,形成套路。

狂生与他的粉丝狂欢。

耐人寻味的意象

正因这种“不设限”的创作理念,《门》中大胆而奇妙的创意比比皆是,每一秒都可入画,让观众满怀惊喜,哪怕对朦胧的剧情不甚明了,也留下了不少深刻的记忆点。如第二章对青梅竹马的甜蜜回忆中,忽然铺天盖地落下一场“青梅雨”,场面甚是壮观。接下来“清理”波波球的现场不紧不慢,仍是一派绿波荡漾之上的诗情画意。哪怕是串场的钓鱼,也因道具的逼真,让人眼前一亮。而为了烘托长子战死边疆的悲壮,战士的巨大披风化作一片血海,伴随着丑娘的哀嚎,爱人坠入“深渊”——下沉的舞台底部,寓意死亡,瞬间震撼人心。再如第九章《东市·西市》中“买风车”的场景,每个来客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诉求,人物形象设计甚为生动。哪怕是最后的谢幕,也似有深意——由舞台底部升起的芸芸众生,仿佛逝去的一切又一次“复活”。

司徒长子,战死沙场。

正如宣传中提及,“门”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意象,它是家门、城门、国门,也是心门,“关上是历史,打开是未来”。透过这扇门,我们看到“爱恨”“嗔痴”“忠孝” “仁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大唐仍敌不过由盛而衰的历史规律。时代的洪流中,三对生离死别的情侣,一对超凡脱俗的知己,在他们缠绵悱恻的故事中,你又悟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门》的后面是思想的留白,任由我们去填空。

重逢之景,复现两市。

采写/编导:记者 廖薇
拍摄/剪辑:记者 孙俊军
“艺术之门”影音素材由市文化艺术中心制作并提供


编辑   廖薇  二审  谢琼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