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历史!神湾镇柚埔村“抢花炮”民俗活动重启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王帆 发布:2023-02-2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2月2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春回大地,万物萌发,神湾菠萝逐渐走向成熟。神湾镇神溪村柚埔自然村67岁的村民谭光明,内心激动,因为这一天,村里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民俗活动——“抢花炮”。

“扎‘炮台’这件事,我已经干了20多年了!”作为村里扎“炮台”的好手,谭光明从前几日起,就开始搬出封存三年的铁质“炮台”架,细心地贴上颜色喜庆的花纸,做足准备。他的女儿,也从澳门回来,参加这次盛会。

“抢花炮”是柚埔村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民俗文化。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谭光明和其他村民,从早上就开始忙碌,祭祖、拜伯公、吃“鸡煮酒”、宴亲朋、抢头炮。

今年的活动,是疫情三年后的首次重启,随着港澳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近70名心系家乡的港澳同胞特地从香港、澳门回到村里。活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成为凝聚港澳同胞爱国爱乡之情的纽带。

传统民俗活动重启
港澳同胞回村参加

神溪村柚埔自然村位于中山市神湾镇东部,在铁炉山西麓半山腰上,这个村三面环山,视野开阔。根据村史记载,明万历初年,曾姓村民从潮州、谭姓村民从高明、刘姓村民从兴宁陆续迁至此地垦荒耕种,逐渐形成村落。

如今,这个村的村民有70多户,近400人,主要以种植神湾菠萝和外出经商、务工为生,不少村民的亲属都在香港、澳门生活。

2月21日早上8点到中午时分,谭光明和其他柚埔村的村民,陆续来到伯公庙拜祭,祈求新一年家人安康、菠萝丰收。在这一天,村民也都忙碌起来,要做各式各样的应节美食,比如茶果、三丫苦糕、豆捞等。

中午,村民们开始品尝当地美食“鸡煮酒”。“鸡煮酒”是客家人的传统风俗美食,主要做法是用姜炒熟鸡块后烹酒焖香后做成汤后,倒入烫热的濑粉中一起食用,三乡居民习惯称这种美食为“月婆鸡濑”。

吃过“鸡煮酒”,谭光明和他的“发小”南叔,享受起悠闲时光,俩人吃着茶果、喝着清茶,叙起家常。今年55岁的南叔,在30多年前就随着父母去了澳门,这一次,思乡已久的他特地从澳门赶回来村里参加活动。

“疫情之前,我每年都回来,‘抢花炮’已经三年没有举办了,现在疫情放开,我马上就赶回来。”在澳门做宵夜生意的南叔,回来的当天凌晨四点才收工,“我觉也没睡,天亮就从拱北口岸过关,回到村里。”南叔笑着说。

谭光明的女儿前几年嫁到澳门,她前一天刚从澳门回来。“从小我就参加‘抢花炮’的活动,这个活动承载着小时候的记忆,一定要回来参加。”她告诉记者。

在73岁的村民何姨家里,同样是一派热闹景象。她的3个孩子、亲家、姐妹,从香港、中山三乡、珠海南屏等地,聚集到了家中。开公司的女婿,更是请来员工们一起共聚,只为感受村里的热闹民俗文化——“抢花炮”。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记者 缪晓剑 摄

这一天,何姨家中一共开席10多桌。下午,在她家门外的巷子里,大红色的桌布铺设的桌子,将半山坡上的这条小道映衬得万分喜庆。斩白切鸡、切烧猪、洗鱼肉,厨师们正在忙碌地备菜中,烟火气十足。

家里小孙儿聚在一起玩闹,好不热闹。“疫情放开后我们都很开心,今晚也想看能不能抢到花炮。”说到这里,何姨乐得合不拢嘴。

抢炮活动热闹万分
村民传承民俗文化

晚上7点半,随着锣鼓声、烟花鞭炮声响起,最隆重的“抢花炮”仪式开始了!村中男女老少,纷纷赶到空地上,为“抢炮”仪式做准备。

此时,谭光明制作好的花色“炮台”,亮相在空地中间。在“抢炮”仪式开始前,最先上演的是“金狮逐炮”仪式, 长达数百米的红色鞭炮,沿着空地围成一个大圈,宛如红龙,全村威武的“南狮”雄立其中。


最先上演的是“金狮逐炮”仪式。  记者 缪晓剑 摄

当鞭炮燃起,金狮迎着震耳欲聋的声响,紧跟红龙燃烧的“脚步”绕场一周,时而跃、时而扑、时而扎,勇猛不已。


金狮紧跟红龙燃烧的“脚步”绕场一周。  记者 缪晓剑 摄

在夜幕下,璀璨烟花腾空绽放,将天空变得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村民纷纷赞叹,不断举起手机拍照,摄影爱好者们也扛着“长枪短炮”,记录下这一刻。


璀璨烟花腾空绽放,气氛热烈。 记者 缪晓剑 摄 

接着,“抢花炮”环节到来,柚埔村的“抢炮”共有4个炮。花炮的炮芯,由竹子制作而成,每个花炮中仅有一个炮芯。


柚埔村的“抢炮”共有4个炮。  记者 缪晓剑 摄

随着十多米的烟花升起,炮芯随着烟花飞上天空,降落的那一刻,年轻小伙子们纷纷开始“抢”炮芯。


现场的年轻小伙子准备抢炮芯。  记者 缪晓剑 摄


抢到炮芯后喜笑颜开。 记者 缪晓剑 摄

四炮都抢完后,得炮的主人就回家准备鞭炮、利是、采青用品,狮队沿途敲锣打鼓,送炮上门,村民均喜气洋洋,充满干劲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编辑 陈彦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